殡葬服务价格监管机制

构建完善殡葬服务价格监管机制,守护生命终点的尊严与公平

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,殡葬服务作为人生旅程的“终点站”,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与生者的慰藉。然而,近年来,社会对“白色消费”价格高企、信息不透明、市场秩序欠规范的质疑之声时有耳闻。部分经营者利用丧属在特定情境下的悲痛与急迫心理,抬高价格、捆绑销售、诱导消费,加重了群众负担,也扭曲了殡葬服务的本质。因此,构建并完善科学、有效、透明的殡葬服务价格监管机制,不仅是规范市场秩序的经济命题,更是关乎社会公平、民生福祉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。

一、 健全价格形成机制,明确政府与市场职责。

殡葬服务具有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的双重特征。首先,必须明确基本殡葬服务(如遗体接运、存放、火化、骨灰寄存等)作为公共服务产品,其价格应实行严格的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,以保障服务的普惠性与可及性,满足群众最基本的需求,财政应予以适当支持。其次,对于延伸性殡葬服务(如礼仪服务、墓地销售、特殊寿衣等),应在规范服务标准和内容的基础上,引入适度的市场竞争,实行市场调节价。但“放开价格”不等于“放任不管”,价格主管部门需通过制定成本核算指南、公布价格构成等方式,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,遏制暴利。

二、 强化价格行为监管,营造透明消费环境。

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乱收费的关键原因。必须强制推行殡葬服务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。所有服务项目、收费标准、服务内容、流程时限均应在服务场所显著位置、官方网站及协议文本中清晰列明,杜绝价格欺诈、模糊标价和强制服务收费。同时,应建立并畅通价格投诉举报渠道,对价格违法行为做到快速响应、严肃查处、公开曝光,形成有效震慑。探索建立殡葬服务价格诚信档案,将经营者价格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。

三、 加强行业综合治理,引导理性消费观念。

价格监管需与行业整顿、标准建设、观念引导协同推进。要加强对殡葬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、服务质量和经营行为的全面监管,清理规范不合理的收费项目。推动行业服务标准化,压缩通过模糊服务内容获取不当利润的空间。此外,应加大宣传力度,倡导厚养薄葬、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,引导公众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,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和盲目攀比,从需求侧减少对高价、奢华服务的非理性追逐。

监管层级 监管主体 核心监管机制 具体措施
政府定价 发改委/民政局 基本服务价格管控 对遗体接运、存放、火化、骨灰寄存等基本服务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
市场调节 市场监管部门 延伸服务价格规范 对殡仪服务、墓地销售等延伸服务要求明码标价,禁止价格欺诈
社会监督 消费者协会/公众 价格公示与投诉机制 强制服务单位公示价格目录,设立12315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
行业自律 殡葬行业协会 价格诚信体系建设 制定行业服务规范,推行价格承诺制度,开展诚信单位评选

综上所述,完善殡葬服务价格监管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共同发力。通过精准的价格分类管理、严格的日常监管和持续的行业治理,方能有效挤压价格水分,还原殡葬服务的公益本质,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有尊严、有温度,也让生者得以在公平、透明、体面的环境中寄托哀思,这既是保障民生的应有之义,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一环。

推荐阅读